欢迎访问昆明学院网站!

花灯剧《走婚》走进昆明学院 引起师生热烈反响

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文图/李思成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21日 00:00:00

  5月20日晚,云南省文化厅“艺术客厅”精品剧目《走婚》走进昆明学院,演绎摩梭人传奇婚恋故事的花灯剧《走婚》,以其别具一格的创新面貌,引起师生热烈反响。

  学校党委副书记孙勇、副校长李翔和1000余名师生共同观看演出。演出前,李翔代表学校致辞,欢迎云南省花灯剧院《走婚》剧组人员到校演出,为师生送来高雅艺术。他说,云南花灯是云南独有的地方剧种之一,在此我们可以感受到云南地方剧种的魅力,希望师生在欣赏艺术的同时,要做民间艺术的传承者、创新者。欣赏精彩演出后,孙勇、李翔走上舞台与全体演员一一握手致谢,感谢他们为师生带来的精彩演出。

  《走婚》剧中,汉族赶马人大拉七来到泸沽湖,小鸟用歌声引来了摩梭姑娘娜卓玛,两人邂逅,爱情烈焰熊熊燃起。为了按汉族婚俗迎娶娜卓玛,贫困潦倒的大拉七暂别了心爱的姑娘,他要随马帮去背回一座金山。春去冬来,却无音讯。传言说大拉七死在了赶马路上,噩耗让娜卓玛伤心绝望。摩梭小伙多吉在这个时候给了娜卓玛爱的温暖,娜卓玛让他走进了自己的花房。数年后,大拉七突然回到泸沽湖,腰缠万贯的他要用汉族婚俗迎娶自己的新娘。面对两个深爱的男人,娜卓玛陷入感情的纠结与茫然。汉族婚姻观念与摩梭族走婚习俗难以相容,娜卓玛身陷两难……命运只能让娜卓玛选择爱的守望,她用纯洁的灵魂承载着真诚的爱,走向“斯布阿纳瓦”——爱的天堂。

  地方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大型花灯歌舞剧《走婚》,不仅传承了云南花灯剧种的主要文化元素,在表现形式、音乐、舞美等方面融入了现代科技、西方乐器等元素,堪称完美。《走婚》不仅题材创新,形式也新颖,剧中不时出现许多民歌唱腔,在每一节结束的时候又都出现同一首民歌,但又却是根据剧情发展来表达出娜卓玛、大拉七和多吉在情感上的变化。舞美上,这台新颖的花灯剧也极尽灯光与道具的作用,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摩梭人的故乡,感受着主角感人的爱情故事。舞台背景上出现的月亮和漫天的繁星,也让观众频频发出惊叹。全剧的音乐也均为原创,充分吸收了摩梭民族音乐元素,使用交响乐伴奏,是花灯戏剧音乐的一大革新。

  “娜卓玛”的选择带来的反思

  由云南省花灯剧院出品的大型花灯歌舞剧《走婚》,以极富传奇色彩的摩梭“走婚”民俗为题材,诠释了摩梭的走婚文化和爱情观点。全剧阐释了爱情是心灵的自由,而不需要束缚于财产;爱情是刻骨铭心的付出,而不是同床异梦的契约。这对当下爱情观和婚姻观做出了具有正能量的反思。

  一位艺术教师观后感言:“云南花灯是云南主要的地方剧种之一,也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小戏。但《走婚》以全新的视角、独有的地方民俗题材,来呼唤纯洁的爱情、对美好爱情亘古不变追求和向往的呐喊。娜卓玛用她纯洁的灵魂承载真诚的爱,选择了爱的守望,走向爱的天堂,这是她固守心灵家园、坚守摩梭文化的必然选择。她的选择带来的反思,才是《走婚》的真正意义所在。在摩梭女儿国独特的走婚文化环境中,没有财产、门第的羁绊,摩梭女人爱得纯净、爱得自在。剧中,爱情不束缚于财产,不是同床异梦的契约,是刻骨铭心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