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昆明学院网站!

警惕网络交友陷阱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9日 00:00:00

  随着网络应用的发展和日渐普及,网络交友活动也逐渐流行起来,以各种需求为目的而涌现的交友群体层出不穷。这也为网络交友埋下了诸多不安全隐患,因网上交友而引发的案件也越来越多。近期,公安部门处理了几起高校学生因网上交友不慎发生的侵害案件:

  相识容易“分手”难,“分手”,岂能罢休?!
  案情一:某高校一女生,今年5月份通过上网聊天认识一名男网友,后结交为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在之后的相处中,该女生发现该男子存在不良言谈举止,不再愿意与其相处,但该男子不接受,反而加倍的进行骚扰、威胁、恐吓,影响了正常的生活与学习。
  案情二:某高校一女生,通过上网聊天与一外地男子在网上聊得很投缘,网络相处半年后,该男子从外地来昆,女生如期赴约,可见面后发现与网络上的“好友”大相径庭,于是在几次见面后,便拒绝了该男子提出的再见面要求,可该男子不愿接受现实,三番五次到校纠缠,甚至于短信、电话威胁。弄得该女生惶惶不可终日。
  案情三:某高校一女生,于今年9月份在网上认识一男子,后男子邀约见面,结交为朋友,几次相处后男子提出非份要求,再遭到拒绝后该男子几次到校欲挟持该女生。学生、家长陷入极度的恐慌和不安当中。经公安部门调查后,发现该男子竟是刚刚从监狱刑满释放人员。

  大学生上网聊聊天说说心里话,交流交流感情无可厚非,但有的大学生痴迷网络,不自我约束,无自我保护意识,轻意与网友见面从而惹祸上身,而犯罪分子为了达到罪恶目的,对“网友”海誓山盟,抛出各种诱惑,诱使你与他直接交往,极易引发侵害大学生人身财产案件。导致此类侵害案件的原因主要有:

  一、犯罪分子利用虚假身份做掩护,有心实施犯罪。由于网络交友简单方便,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用假名登记,实施犯罪后又不易被发现。许多犯罪分子充分利用网络交友这一平台的不足,利用大学生追求刺激、浪漫和好奇的心理,通过网上聊天等形式,甜言蜜语勾引异性,对受害人进行欺骗引诱,在取得对方的好感和信任后,乘机提出约会见面,一旦对方轻易赴约见面,然后就露出丑恶面目,实施诈骗、盗窃、性侵害等违法犯罪行为。从公安机关以往处理的案件分析,女子与陌生男网友见面极易遭到性侵犯,男性与陌生女网友见面后又极易被对方下药麻醉等而实施抢劫、敲诈。据公安部信息网络中心安全监察局近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计算机网络犯罪案件占有很大比重。

  二、过度沉迷网络中的“虚幻情感”。一部分人上网交友是因为感情生活寂寞或是因为无聊而上网寻求刺激。男性在网上极力表现自己如何成功、优秀而感情往往出现空白,女性则极力表现自己温柔、可爱的一面,双方在网上“热恋”,甚至彼此间难分难舍,至死不休。但现实中见面甚至在一起生活一段时间后,双方缺点逐渐显露出来,失去在网上相处时的激情,进而失去耐心,若一方要求退出或提出过分要求而对方不答应,感情纠葛进一步激化,往往发展为暴力侵害等刑事犯罪。

  三、一些女性对日益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了解不够,对网络上的险恶状况认识不足,对“虚拟社会”可能产生的真实伤害缺乏戒备,对“网络熟人”——真实的陌生人盲目信任;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比较薄弱。

  通过系列案件,保卫部门提醒同学们:正确对待网络交友,防止网络侵害。

  安全策略:

  一、大学生网络交友要加强自我保护,防止遭受非法侵害。对“网友”的盛情邀请,要保持警觉,尽量回避,以免上当。为了达到罪恶目的,有的“网友”会对你海誓山盟,抛出各种诱惑,诱使你与他直接交往,见面后“网友”就会露出狰狞面目,对你进行偷骗或敲诈勒索,甚至是更严重的性侵害、抢劫或者杀害。因此,防范的最好方法是不要和陌生人随意约会,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二、要充分认识网络世界的虚拟性、游戏性和危险性,对网络恋情要多一分清醒,少一分沉醉,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不要把网络当作逃避现实生活的避风港。网络生活只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它不可能代替现实生活。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去解决。
  三、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信息。在网上,不要轻易给出能确定个人身份的信息,包括家庭地址、学校名称、家庭电话号码、个人帐户和密码、父母身份、家庭经济状况等。在网络交往中,请不要泄漏任何真实的隐私信息。
  四、要保持正确对待网络的心态。网上交友,平和待之,大学生要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在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下,也需真诚对待他人,理性沟通,自觉维护网络秩序,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